7月11日与12日,泰州市项目大突破迎来了第三次“大检阅”。
    此次有多达45个项目走上“检阅台”。不仅数量较前两次多,而且体量、科技含量也大大增加。这表明,全市项目大突破已到了量质并举、量质齐飞的关键突破期和重要爆发期。
    此次项目观摩前,市委明确提出,各市(区)在项目选择上要严守“六必须一可以”标准——必须是2015年1月以后认定或竣工的亿元以上项目,必须至少有一个10亿元左右的项目,必须是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,必须是落户在县级以上园区的项目,必须是已办理好有关合法手续的项目,必须是没有观摩过的新项目,可以有一个城建或民生项目。
    对于这个新鲜的提法大家怎样理解?一个共同的声音是,这看起来是对观摩项目的要求,实际上是对招引项目的要求。
    这是一根“指挥棒” 
    倒逼招商引资、园区建设、项目推进真正大突破
    “这次观摩提出‘六必须一可以’,说明观摩机制在不断创新,要求越来越高。这就是一根‘指挥棒’,看起来是对各市(区)排观摩项目提出的要求,实际上它是按照转型升级要求、加快建设园区要求和推动项目突破要求提出来的。”刚刚赴泰兴担任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的刘志明,其观点很具代表性。“它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,倒逼我们追求有转型和创新含金量的高点定位、追求有转型和创新含金量的增长速度、追求有转型和创新含金量的争先进位,倒逼我们在招商引资、园区建设、项目推进中把市委市政府真正求突破的要求落到实处。”
    “另一方面,对于各地而言,越到后面越难,这就要比拼硬功夫。”刘志明说,项目观摩是一场考试,大家都在考同一张“卷子”,看谁的分数高;这也是一个“擂台”,大家在争相打擂。“大家都按‘六必须一可以’来组织项目,可以看出招商引资、组织工作水准的高低,这对各地党委政府的一把手也是一场考验、一次比赛。”
    市商务局局长查学斌认为,“六必须一可以”要求大家坚定持续转型、深化转型、加快转型的决心和信心。
    “招引项目,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——不仅要看数量,更要看质量;不仅要看体量,更要看科技含量;不仅要看经济效益,更要看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。”查学斌说,“六必须”要求大家要始终把项目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,把好项目质量关,把好转型升级质量关,从源头上改善供给质量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。
    “这‘六必须一可以’要求十分明确,看上去不复杂但内涵极为丰富,将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,比如投资规模、建设周期、产业方向、手续办理、落户区域等,统统涵盖在内。”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经济所副所长朱菊萍博士对其作了“解剖”。 “这彰显了市委、市政府真抓项目、抓真项目的坚定决心,导向性十分突出,‘六必须一可以’将成为泰州市招商引资‘风向标’。”
    这是一个“风向标” 
    启示园区招引项目必须量质并举提质增效
    园区是项目集聚的主阵地、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和改革创新的“试验田”。 在泰州市不少园区负责人看来,在当前招商引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,“六必须一可以”是一个风向标,启示园区在招引项目过程中必须做到量质并举,提质增效。
    “泰州市推进项目大突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,‘六必须一可以’,我的理解,它既是对项目观摩的要求,又是对项目招引的要求,更是对项目大突破的升华与再动员。这说明泰州项目建设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层次,泰州项目建设一定要注重量质并举,始终把项目的提质增效放在首位。”海陵区副区长、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爱华强调说。
    据悉,今年以来,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在加快原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,成功招引了一批“高精尖”项目,目前园区正呈现项目“量增质升”的喜人景象。
    高港区临港经济园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韩记国说,加快园区建设首先必须集聚项目、优选项目。“这次我们汇锦电子、绿泰电子、天华索具等参加观摩的项目,就是园区优秀项目的典型代表。”
    韩记国认为,为达到量质并举要求,园区要善于围绕产业发展来谋划项目,以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,以特色增强产业吸附力;同时,还要提高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水平,让项目建设少走弯路、快见成效。
    与此同时,针对“量质并举”这一热门话题,市发改委主任张小兵也作出了理性提醒。“项目建设从‘量’到‘质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,既不能一味追求‘量’不顾及‘质’,也不能片面追求‘质’而忽视了项目总量的增长,只有既注重‘量’又注重‘质’,泰州市产业整体质态才能获得提升。”
    这是新的动员令 
    引领各地各部门持之以恒抓项目
    高港区委常委、泰州港核心港区党工委副书记蒋向荣认为,“六必须一可以”归纳了项目招引最重要的精华,同时也对持之以恒抓好项目招引建设发出了新的动员令。园区将在项目招引上再发力,在推进建设上再攻坚,在服务环境上再提升,确保在谈项目早签约、签约项目早开工、开工项目早建成、建成项目早达产。
    “未来,我们将更好地吸附产业链上各类优质项目集聚。”蒋向荣说,泰州港核心港区将依托港口优势,发展粮食交易市场、冷链集装箱、冷链仓库及食品交割库等,园区码头也将以集装箱业务、粮油贸易为主打,持之以恒地加速港口转型、产业升级。
    “‘六必须一可以’不仅展示了全市项目大突破如火如荼、亮点纷呈、令人振奋的喜人局面,激发出各市区比学赶超、大干快上、加压奋进的激情斗志,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项目建设真抓实干、量质并举、集聚发展的工作思路。”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指出,项目招引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,所以必须始终保持足够的注意力、足够的敏锐力与足够的持久力,要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。
    李卫国表示,下一步兴化将在招商策划、活动组织、体制机制、政策保障、建强队伍、真考实评六个方面加强创新创优。“比如在招商策划方面,兴化将绘好‘产业图、项目图、招商图’,立足生态资源优势,围绕千亿级不锈钢、千亿级健康食品主导产业等‘2+N’现代产业体系,聚焦央企合作项目、主导产业升级项目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,聚焦强链补链延链的大项目、好项目、外资项目,聚焦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、民营500强和上下游关联企业。”
    众所周知,项目建设是项系统工程。泰州市要真正实现项目大突破,一方面,园区要持之以恒抓好项目招引推进;另一方面,各有关部门也要持之以恒以优质服务保障项目招引实施。
    “发展环境永远是项目招引建设的第一生命线。”张小兵说,市发改委将配合各市(区)、园区,从产业导向、政策导向、考核导向入手,帮助园区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,同时为园区制订更加精准的政策,并更好地完善大项目考评机制,始终如一地服务项目,全力推动泰州市经济发展。
    大家一致认为,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本次项目观摩会上提出的“以质量论英雄、以亩产论英雄、以特色论英雄”的要求,将成为泰州市今后项目招引建设的方向,下半年要尽最大的努力、最大的力量争取最好的成绩,实现更有转型和创新含金量的新突破。